[太阳]古代夫妻进行房事时,为啥旁边会有个丫在同候,难道他们不尴尬吗?真实原因是令人“又羞又气"。 (信息来源:澎湃新闻——古代官宦富贾家,满院的丫鬟每天都在做什么?) 古代夫妻行房这等私密之事,身边竟有第三人旁观,这并非偶然,而是祖宗传下的“规矩”。旁观者不仅要守候在床榻边,还得严格遵守分寸。 人的地位自古便有天壤之别。王莽曾直言,奴婢与牛马同栏贩卖,本质上就是会说话的牲畜。而在众多奴婢中,“丫鬟”又是一个特殊的存在。她们不仅要劳作,还要深入主人生活的方方面面,连最私密的领域也不例外。 丫鬟的源头最早可追溯至商朝。战乱中,女性俘虏因无法承担重体力活,便被留在主家操持杂务。随着社会发展,丫鬟的来源变得五花八门。除了从穷苦人家买卖来的女孩,还有获罪官员的女儿被官府公开叫卖。在那个时代,获取丫鬟的渠道多样,且完全合法。 这些女性一旦进入主家,立刻就被划入森严的等级。最底层的“粗使丫鬟”,负责最粗笨的体力活,几乎没有地位可言,甚至没有资格靠近主人的房间。主人随口要杯水,粗使丫鬟若擅自递上,也会招来一顿训斥。 地位稍高的是“普通丫鬟”,为主人端茶倒水,出入主人房间。普通丫鬟若长相姣好,又懂得察言观色,便可能得到青睐,成为“贴身丫鬟”。她们深得主人信任,许多事务都交由其处理,地位远非普通丫鬟可比。 而在这些贴身丫鬟中,最特殊的莫过于“通房丫鬟”。通房丫鬟大多是女方嫁入男家时的陪嫁。她们在主人与主母行房时,必须守在一旁听候差遣。 这并非简单的陪伴,从睡前铺床叠被,到伺候洗漱更衣,甚至准备宵夜点心,事无巨巨细,无所不包。夜间值守更是常态,无论主人是否入睡,她们都必须时刻警醒,以备半夜的任何吩咐。 此外,她们也充当着“人肉警报器”的角色。古代房屋门窗简陋,通房丫鬟的守夜能有效防止盗贼或歹人闯入。清末官员江人镜的宅院曾半夜失火,正是他夫人的通房丫鬟及时发现并叫醒了他,甚至在火中抢救出关乎他性命的官印。 不过这些还只是通房丫鬟的常规操作。在古代三妻四妾的背景下,当主母因生理期、怀孕或年老色衰而无法满足主人时,为了巩固自身地位,避免丈夫向外寻花问柳,她通常会主动安排自己的通房丫鬟去“伺候”主人。 这种被安排去陪睡的丫鬟,在作用上等同于妾,却连妾的名分都没有,地位更为悲惨。《芈月传》中,芈姝与秦王大婚当晚,几位陪嫁的媵妾就守在洞房外,若有需要,便由她们顶上。 无论通房丫鬟如何贴身伺候,她们的本质始终是“工具人”。她们犯了错被随意打骂、逐出家门是常事。为了在夜间值守时保持清醒,她们常常在鞋里放个尖锐物,一犯困就猛踩一下。 即使她们侥幸怀孕生子,命运也未必能改变。即便被收为小妾,其低下的出身也让她们难以摆脱卑微。清末官员谭钟麟的小妾李氏,本就是丫鬟出身,虽被纳为妾,怀孕后仍要挺着大肚子伺候大夫人,甚至连先她进门的妾室也要一同伺候。 通房丫鬟从来都由不得自己,只能任由主人安排与施舍。幸运的是,这种不人道的制度早已随着时代进步而消亡。但回望这段历史,那些如“影子”般存在过的女性,她们的悲歌,仍是历史上无法抹去的一道沉重烙印。